阿房宫相当于20个故宫那么大。
阿房宫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据考古发现,秦朝灭亡时只建成了前殿建筑群,从目前的遗址来看,光前殿建筑群就占地约800亩,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而阿房宫的总体占地面积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为15平方公里,相当于20个故宫那么大。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处,咸阳市东南15公里处,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阿房宫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史记》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自觉功绩可以与三皇五帝相比。他嫌都城咸阳的宫室太小,不足以展现自己君临天下的威仪。在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他下令在王家园囿上林苑所在的渭河之南、皂河之西建造规模庞大的宫殿群落。“先作前殿阿房”,随后,以阿房宫前殿为中心,在周围建造了270余座离宫别馆。宫室之间以“空中走廊”连接。这些走廊又依地势直达终南山下,在山顶建宫阙作为阿房宫大门。
这座宫殿究竟有多大?《史记》说,那座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秦代一步约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合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前殿东西大概宽690米,南北进深约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后人推测,阿房宫包含两大建筑群,一是前殿建筑群,另一是“上天台”建筑群。
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用繁复的辞藻与修辞描绘了这座谜一样的宫殿。他说,“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使我们置身高空鸟瞰全貌;而“廊腰缦回,檐牙高喙,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的万重楼阁,又令人惊叹不已。
杜牧描绘的这幅阿房宫盛景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的脑海里。这位从事宫殿考古40年之久的研究人员很清楚,这仅是文学描写,出土资料才是还原历史的最可靠手段。
2002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保考古所组成了阿房宫考古队,决定以考古揭开阿房宫的面纱。“我们都知道阿房宫前殿,考古工作最初也是从阿房宫前殿开始的。”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高12米。“这个高度是从秦代地面算起的。”李毓芳指出。在这个夯土台基之上,西、北、东三面已夯筑土墙,墙顶部则已铺了瓦。不过,夯土台基上面还没有建筑南墙。
“这说明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南边沿有一条东西向壕沟,为后代所挖的防御设施。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南面3米处的汉代文化层内发现了一片秦汉铺瓦遗迹。
据此,考古队员判断,所谓阿房宫只是一个建设规划而已。更重要的是,考古队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上面即东、西、北三面墙里都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仅发现有东汉—北朝时期—宋代乃至近代的少量建筑遗存和墓葬。”种种迹象表明,阿房宫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仅建了一座前殿而已。即使是这座前殿,离建成也还远得很。事实上,很多文献,比如《水经注》,所记的“阿房宫”也就是这座前殿而已。
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平方公里。
1956年,阿房宫被陕西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阿房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